杨玉良:扎根深山育桃李 欲栽大木柱长天

发布于:2019-09-04 08:58   来源:商洛日报   作者:方方

“作为一名商洛人,能回报母校,能为家乡多培养一些优秀人才是我的梦想与责任。”50岁的杨玉良,现任商洛中学教研副主任,他28年如一日,用智慧点化英才,在教坛埋头苦干、辛勤耕耘,受到学校师生的广泛好评。

杨玉良是土生土长的商州人,他的中学时代就是在商洛中学度过的。1987年杨玉良被商中保送至汉中师范学院物理系,1991毕业后被分配至商中任教至今。自1991年7月参加工作以来,始终坚守教学一线,一直从事物理教学和教研工作。提起28年的教书生涯,杨玉良表示,和学生在一起,总觉得自己很年轻,每天过得很充实,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,是一件很幸福的事。在学生眼里,杨玉良是一位神奇的物理老师,他重视思维训练,善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,他幽默风趣,能将枯燥的公式讲出做人的道理和风采,让学生学得津津有味。

“第一次上物理课,杨老师要求每人准备一个笔记本、一个改错本、一支红笔。我认为他的要求太古板,就没当回事,结果我的考试成绩惨不忍睹。”学生张志越沮丧地说。为了给学生鼓励杨玉良语重心长地对张志越说:“越简单的东西越重要,越容易被忽略和遗忘,只有手脑并用才能留下深刻印象。”张志越听了受益匪浅,从此养成了认真记笔记和及时纠错的好习惯,物理成绩明显提升。

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,杨玉良把阅读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学生最核心的竞争力,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、提高成绩,杨玉良积极组织“科技活动周”和物理趣味实验展示演出等兴趣活动,经常开展“高分俱乐部”“头脑风暴”、物理学法指导和高考物理复习指导等辅导讲座。他经常对学生讲:“要学会将文字转化为图像,从图像中看到物理现象的发生发展过程。一拿到题就在旁边写一堆公式的人永远学不好物理,聪明的做法都是先分析题再画图的。”他上课时,不仅讲课本知识,更注重拓展延伸,渗透物理思想方法,物理模型的构建,以及如何审题,如何挖掘题目更深的含义。杨玉良勤于钻研,喜欢探索,能及时将工作中的经验体会和独到见解进行归纳总结,整理成文,与师生分享、交流。

“我们都喜欢上杨老师的课,因为他还将知识与做人道理融会贯通。”学生们说,杨老师会将物理课变成了启迪人生的殿堂。杨玉良认为,通过教书塑造学生的良好人品,只有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,才是物理教学真正的成功。杨玉良常对学生讲:“考物理就是在考人品。高中物理最核心的3个知识点是受力分析、运动过程示意图和电路分析,比如说受力分析,多一个力、少一个力都不行。只要心中有模型,手中有方法,想做错都挺难!考物理其实就是在考做人实在不实在,考人品。”他富有哲理的话语让学生听了受益匪浅。因为他的课堂教学高效到位,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和显著的教学成绩。不仅单科成绩在学校和全市遥遥领先,在他的精心辅导下,先后有30多名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中获陕西赛区二、三等奖。1997年杨玉良荣获商洛市“教学能手”称号,1999年获陕西省第三届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,2006年被评为商洛市“教学名师”,2016年获得“全国优秀教师”称号。由他编写的《走进物理世界》作为新课程校本选修课程进入课堂。主持陕西省2011年立项课题《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和培养研究》获陕西省优秀课题三等奖,《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践成果报告》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。2014年9月,《贫困山区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校本化探索与实践》获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2017年《一种动静摩擦系数测定及摩擦力探究装置》成果获得国家实用专利授权证书。因为在教研教改方面表现突出,2008年,他被评为全市课改工作先进个人;2013年11月,被评为全省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先进个人,连续7年参与全市教学质量检测物理学科命题工作。

从1991年到2008年,杨玉良当了17年班主任。他认真负责、耐心细致,对学生一视同仁,既注重全面发展,又能正视个性差异,尊重学生个体感受,特别重视中学生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。他经常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、感恩教育、时事和形势教育,鼓励学生踊跃参加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,争当“生活家”,不断增强综合感知能力和家庭、社会责任感。作为年级党支部书记,他还经常资助贫困学生,与学生促膝谈心,帮助学生及时化解心理矛盾。近年来,他为贫困学生捐赠物资,组织年级教师党员和贫困生结对子,帮扶资助贫困学生80多人次。2010年和2013年,组织高三年级党员结对帮扶的62名贫困学生,高考全部上了二本线。组织师生给身患重病的2013届学生李星辉捐款,帮其渡过难关。“扎根深山育英才,欲栽大木柱长天。”杨玉良老师常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。近年来学校一些优秀教师纷纷去西安名校任教,面对高工资的诱惑,杨玉良不为所动,从没有动过离开的心思。

“咱们商洛是贫困山区,人才少,作为商洛人,我更应该为家乡作出贡献。”28年来,杨玉良以德育人,甘为人梯,教育学生知天下而自己不求天下知,用真情、汗水和智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。

责任编辑:刘娅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