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是一生热爱的事业

记“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”冀萍

发布于:2019-09-16 11:44   来源:商洛日报   作者:王倩

“教师这个职业虽然很辛苦,但是幸福感特别强。”教师节当天,商州区第二小学副校长冀萍依然忙得团团转,她抽空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。从教29年来,她一直秉持着“做一件事,就把它做到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”的原则,也正是这一理念下,她愿意多付出时间、精力、感情给学生,给教育事业。

47岁的冀萍是丹凤县棣花镇人,从小就被当老师的母亲带着去学校,在教室里一坐就是一天,她看到母亲在讲台上时全神贯注、声情并茂;给学生编排文艺节目时,额头上亮晶晶的汗;给家境贫寒的学生送衣物时,学生对母亲露出甜甜的笑容。她觉得这一切神奇又美好,觉得母亲是那样美丽,她也要当像母亲一样的老师,为教育奉献自己的力量和年华。初中毕业后,冀萍报考了商州师范学校,以优异成绩毕业的她,被分配到商州区金陵寺刘村小学任教。

因为热爱,冀萍从不觉得农村苦,也不觉得当教师累。她回忆,在刘村小学时,她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,备课,上课,下课后陪着作业没写完的学生,给他们指导答疑,给他们做饭,有时遇到雨雪天,家住得远的学生回不了家,她就让学生和她一起挤在宿舍的床上。还有的孩子家里贫寒,上不起学,她就把自己的工资拿出来给孩子交学费,鼓励孩子用知识改变命运。“刚当老师那几年,我从孩子身上得到了身为教师的光荣和成就,使我愈加热爱教育。”冀萍声音轻柔,笑容甜美。

1998年,通过参加公开招聘,冀萍进入商州区第二小学教授语文。环境变了,但她千方百计搞好教学的初心没有变。在教学中,她非常注重学生学习的乐趣。她说,课本就是简单的一张张纸,而纸上的知识内容怎么才能有效地被学生所吸收,是老师教学首要要考虑的。她潜心研究教材教法,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她在指导学生习作方面的能力尤为突出。2005年,冀萍接手了四年级的语文课,带课不久,她便发现这个班级有的学生连一句话都写不完整,重要的是学生对做作文很抗拒。为了改变学生的现状,她鼓励学生多阅读的同时,想尽办法带学生感知生活、感知大自然。冀萍把学生带到丹江公园观察秋天的落叶和河水,到莲湖公园感受荷的静美、露珠的晶莹,冬天在操场观察雪花的形状,体验寒冷……她说,在大自然里,学生可以通过观、触、嗅丰富知识体验,领会知识奥秘。渐渐地,学生不但有了作文兴趣,而且作文能力大幅提升,很多学生的作文在报刊上相继发表。她探索运用的“贴近生活写作文”教学方法,在一次公开课上得到了教育部门的肯定,建议她继续进行实践和教研。经过三年的实践总结,冀萍探索出了富有个人特色的“创设情景,体验生活——对话交流,示范引导——抒发感情,感悟生活——评议修改,回归生活”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模式,她的研究成果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生活化作文》获市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、陕西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。“这个奖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和力量,也给了我责任。”谈到取得的成绩,冀萍很谦逊。

后来,冀萍成为学校的专职品社课教师。“品社课就是要多给学生创设生活情境,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情感的激发,形成道德认知。”冀萍介绍,为了上好每一节课,她深入钻研教材的重难点,吃透教材、吃透学生,力求做到深入浅出、化繁为简。她在品社课堂中组织各种活动,通过创设情景、角色扮演、设计游戏,让学生参与活动、进行小组学习交流,使课堂教学呈现出宽松和谐的氛围。她在教学三年级下册《献出我们的爱心》第二课时“天天都是助残日”教学设计中,课堂上让学生分别进行了盲人开关电灯、残障人士单手系红领巾等角色扮演,短短几分钟里,学生就感受到了残障人士生活的不便和不易,产生了同情与关爱残障人士心理。“每一节品社课都有一个鲜明的德育目标,这很考验老师的课堂设计。”经过冀萍的不懈努力,她的品社课堂成了学生喜爱的乐园,学生的学习氛围浓,兴趣高。

从在农村学校担任复式教学、包班到城区学校的年级组长、教研组长、主管教学的副校长,冀萍不管在教学上还是教研上,都凭着实干的精神、务实的作风、服务的意识,为她所热爱的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着。从教以来,她先后荣获陕西省师德先进个人、商洛市首批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、全国作文教学能手、全国中小学百佳带头人等殊荣。面对荣誉,冀萍说她要做的还有很多,“为了热爱的教育事业,我愿意付出更多。”

责任编辑:刘娅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