倾力核桃产业化,执着探索二十载——

“每一棵树都是我的故事”
发布于:2021-03-23 17:14   来源:商洛日报   

 

faeac4e1eef307c2ab7b0a3821e6c667_img_10_1181_334_250

惊蛰过后,万物复苏,正是春耕备播的关键时期,田间地头到处一派繁忙景象,一幅乡村画卷徐徐展开。3月11日,记者走进丹凤县棣花镇两岭社区,在四方岭上的一处核桃园内,一位精瘦的老人正在剪枝。他穿着黑毛衣、黑棉裤,布鞋上沾满了泥土,粗糙的双手干起活来十分利索。

“春季科管要抓住节气呢,不能错过时机。”老人名叫杨万年,今年72岁,是远近闻名的核桃种植“土专家”。说起与核桃的故事,老人说:“一辈子都用来务核桃了,每一棵树都是我的故事。”

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杨万年对土地有着淳朴的感情,不停地在土地里寻找致富门路。成家后,他承包坡地种葡萄,靠着给当时的丹凤葡萄酒厂提供原材料,每年的收入也稳步提升。后来葡萄酒厂倒闭,他又改种桃、杏,对接当地一家罐头厂。没几年,罐头厂也倒闭,这让一部分种植户犯了难。

“没有了厂子收购,销路就是问题。”杨万年说,那个时候交通还不方便,运输相对比较麻烦,再加上水果不好储存,成熟的水果如不及时卖出去,就直接损失掉了。后来,他索性放弃了水果种植。

2001年,国家号召退耕还林,县林业局的工作人员到村里宣传核桃种植。在了解了核桃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后,杨万年便下决心要种植核桃。当年,他承包了50亩坡地,种上了2000棵核桃树苗。核桃树种到地里,杨万年以为等着收果就行了,没想到到了3年后的挂果期,他才发现核桃树有了病虫,叶子长了黄褐色病斑。那时,他才意识到,核桃和人一样是需要管护的,需要

杨万年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技术。于是,他经常去县林业局请教技术人员,并索要核桃种植的技术资料,到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。他白天干农活,晚上挑灯夜读,遇到问题就向县里的技术人员请教。他还去洛南、商州、西安等地学习,经常请市核桃研究所工作人员指导。那些年,杨万年和妻子总是早出晚归,不辞辛苦,按时培土、施肥、浇水、剪枝等,精心护理着每一棵核桃树。杨万年在干中学、在学中干,日子久了,他熟练地掌握了技术,种植的核桃树也被管理得枝繁叶茂。

在杨万年的悉心管理下,50亩地的核桃树有34亩进入稳产状态,平均每年亩产干果约100公斤,年收入约10万元。为了防治病虫,他还摸索着配比出独有的核桃涂白配料。“以前不懂科管,核桃园差点就毁了,学习了科管知识后,才有了新的认识。”杨万年说,经过年复一年的摸索实践,核桃树长势喜人,2006年至2008年是核桃建园以后的3年收获高峰期,每年能收获20吨的鲜核桃。

慢慢地,杨万年从一个不懂核桃的人变成了当地的核桃种植大户、“土专家”“名人”,越来越多的村民请他教授核桃科管技巧,他每次都是欣然答应,从不吝啬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传授给他人。

六组村民周朝军也种了不少核桃树,但每年的产量就是上不去,他为此很苦恼。杨万年听说后,主动联系周朝军,去他的园子指导修剪、涂白等科管要点。后来,周朝军的核桃果然大幅增产,他拉着杨万年的手感激不已,“没想到种核桃树还有这么多门道,多亏了老杨给我指导,我种的核桃一年比一年好。”

这些年,有村民看到杨万年的核桃年年稳产,便也搞起核桃种植。“只要谁家有需要帮忙的,不管是要嫁接枝条的还是需要技术指导的,一个电话过来,我就毫不犹豫地过去。”

杨万年说,每年的核桃丰收季,他顾不过来,会雇村民进园务工。核桃脱皮晾干后的去壳剥仁,每年也需要10多名工人,这些都会带动附近群众一起增收。从三间土房到住上两层楼房,还为孩子们盖起了新房,杨万年依靠发展核桃产业稳步走上了致富之路。仅去年,他家种植核桃纯收入8万元。杨万年依然没有停止探索和努力的脚步。去年,他为了改良核桃树品种,试种了600棵红仁核桃,今年全部成活。

“红仁核桃产量大而且皮薄仁饱、口感好,考虑到这些优点,我就去洛南县购买了一批苗子先在地里种起来。”杨万年说,试种成功后,他计划着把园子里的普通核桃树全部更换成红仁核桃树。

“你看这个芽子,长势饱饱的,这将来能结两个核桃,就是能挣钱的‘金蛋蛋’。”说话间,杨万年将一棵经过嫁接的枝条轻轻拉下,向记者介绍核桃的生长情况。

说起核桃,他神采奕奕。如今,杨万年的日子过得忙碌充实,不但把自家核桃园打理得井井有条,还带动乡亲们靠种核桃增收。“现在政策特别好,只要人勤快、肯动脑筋,就能找到致富门路。”杨万年笑呵呵地说。

责任编辑:寇诗涵